我是张一凡,为2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生,在大二年级春季学期参加了2023年春季台湾大学电机资讯学院交换项目,于2023年2月13日至2023年6月9日期间前往台湾大学资讯工程学系进行一个学期的交换。从去年通过校内申请(2022年11月25日)到回到学校进行报告(2023年6月14日),这中间近八个月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因此也有很多的心得体会,具体分为准备工作、交换过程、收获与感想三个阶段,在此写下也为之后前往境外交换的同学提供指导与参考。
准备工作是从2022年11月7日学院发表交换信息到2023年2月13日登上上海到台北的飞机这段时间,我经历了校内筛选、递交台大申请、办理校内材料、办理上海市材料、选课沟通等多个任务,由于去年的因素较为复杂且通过是在寒假老师们正在放假,因此办理种种材料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也如过山车一般经历了起起伏伏。当然经过电信学院和学校层面各个部门老师牺牲假期时间对我们的帮助和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拿到了市级批准并在比较极限的时间点办理成功了台湾通行证、护照以及入台证,获得了前往台湾的资格;诚然,我们此次交换之旅的材料办理情况比较特殊,但是还是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对于我们的支持和关怀,同样也要坚信自己能够处理完全不要半途而废。另一个使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我的选课,由于我在开始阶段没有考虑到22级课改的情况,因此最初的课表沟通没有条理,后来经过与教务处老师的沟通和各个任课老师的详谈达成一致,获得很满意的认证课表,这个经历也在后续的这段时间时刻提醒着我做事要冷静考虑周全。
此次交换过程算是我第一次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出境生活,在生活方面中国台湾虽然文化和大陆一样,但是还是可以见到很多大陆见不到或是不一样的事物,例如一些生活用语、繁体字的认识和读写、现金悠游卡的使用等,这对我接触并学习不同地区特色文化的能力是一种提升。主要的认识还是学习方面,总体方面上台湾大学电机资讯学院资工系的教学模式更加偏向西方,在我学习的4门专业课中其教学材料,包括课件、作业和考试均为英文,这对于在大陆生活20年的我是一个挑战,我在前两个月内适应了这个学习环境并通过不断学习英文提升自己,这是我宏观意义上最大的认识收获;从具体的课程上来说,某一些课程例如作业系统(操作系统)由于一些前置课程和侧重点不同因此对我来说难度有些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多与学长、助教和老师沟通问题,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最终克服了困难,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适应下来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这也可能是交换生最需要克服的一个难点。总的来说,从2月13日到6月9日这四个月在台湾以及台大的生活让我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算是“苦中作乐”吧,适应环境、完成课业的过程的确艰辛,但是在闲下来的时光接触台湾的景色、美食、人文也是一件快乐且有意义的事情,我还是极其满意这次台湾大学交换之旅的!
最后一部分是我回到同济大学在与学院老师做完汇报谈话后的感受,也就是6月9日之后回到大陆的感想,我在台湾后两个月中最为思念的就是家,当然这个家不仅仅局限于时刻关心我的境外生活的父母,也有我思念的室友、同学们,还有学校里时刻关注着我们安全以及生活状态的老师们,这些都是在我落寞时给我信心的源泉,还是感谢老师同学和家人们的关系与呵护。此外,此次交换之旅在我收获知识能力之余也让我看到了同济的优势与可以提升的地方,同济大学与台湾大学相比优势在于人文关怀更加适合我,同时设施和交通更加方便,校园面积广大,伙食也更加符合我的口味,教学方面同济的优势在于课程安排更加分散,在一些课上的教学质量更高;但是劣势在于我上述提到的计算机领域的教学,其实更加偏向英文的教育更加适合这个专业,因为计算机领域的论文多是英文类型,包括代码和注释,这种教学会对大家掌握编程方法和算法更有帮助。总的来说,我希望一批一批的交换生都可以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帮助同济的教学资源与环境更进一步,回馈同济给予的机遇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