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我院与香港高校的交流合作,助力电信学子接触多元教育体系,领略香港丰富文化魅力,7月14日至17日,我院电气工程系13名本科生在祝可嘉、赵亚辉老师带领下赴香港开展研学交流。通过高校参访、科技研讨与文化浸润,同学们在学术探讨中碰撞思想火花,在实践体验中拓宽科研视野,在文化交流中深化对香港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的理解。
学术参访|探索能源科技前沿
7月15日,师生代表团赴香港城市大学电机工程系参访交流。江朝强教授通过专题报告形式介绍了其实验室建设历史、资助企业情况以及在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

在博士生团队的带领下,师生们实地参观了各实验平台,深入了解采用自研纳米晶材料的22kW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面向无人机的80g轻量化无线充电方案以及基于互感检测的智能能效调控系统等最新研究成果。

期间,博士生团队还围绕香港高校硕博申请要点与同学们进行了详细交流。行程尾声,师生们参访校园并观摩非洲部落艺术展,深入体验多元文化交融的学术氛围。
次日,师生代表团走进了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刘伟教授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及招生政策,江明远教授则重点展示了电机工程系在永磁同步电机、逆变驱动模组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师生们实地考察了实验室和研究基地,深入了解了太阳能汽车、无线电能传输等前沿研究成果。特别是与小米汽车合作研发的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实现了95.6%的DC-DC能量传输效率、0.51的传输距径比,其创新的11kw动态充电技术更为未来电气化公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间,香港理工大学学生代表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从课业科研到校园文化全方位分享了在港学习体验,针对升学申请、导师匹配、奖学金政策等同学们关切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欢迎同济学子来香港高校深造。
文化交融 | 感受香港古今魅力
研学期间,师生团深度体验了香港独特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清晨的紫荆广场,金紫荆在朝阳中熠熠生辉,师生们聆听香港回归的历史故事,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在香港历史博物馆,时间被压缩成一条长廊:从渔火小村的咸淡水味,到转口贸易的汽笛声声,再到国际金融中心的霓虹竞放。展柜里的旧船票、老式霓虹招牌、茶餐厅的搪瓷杯,让学子们看见了香港如何在方寸之地折叠世界。驻足在“天星小轮”模型前体会到一条航线把百年光阴串成故事。午后的星光大道,手印墙上的明星掌印像城市的年轮,学子们把自己的手覆上去留下跨越时空的会心一笑。维港的船只依旧穿梭,浪花把光影剪成碎金。抬头是现代建筑玻璃幕墙,低头是百年前的货运码头,高楼与舢板同框,生动诠释着香港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傍晚登上太平山,缆车把城市骤然拉高,万家灯火在脚下铺开,手机把港岛夜景收入镜头,也收入心里。

研学收官|香江印记催发奋进力量
此次研学活动让香港成为一本生动立体的实践教材:高校交流夯实学术根基,紫荆广场厚植家国情怀,历史博物馆追溯文化脉络,星光大道激发创新梦想,维多利亚港开拓全球视野,太平山顶感悟奋斗境界。返程航班上,同学们表示将把香港之行的收获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以专业所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展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