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至25日,我院电气工程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27名本科生在张文豪、曹雅雯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德国柏林与慕尼黑开展了为期13天的暑期研学活动。通过课程研习、顶尖学府探访、名企实践及文化浸润的多维度联动研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全球视野,更提升了知行合一的专业素养。
第一站:柏林暑期学校

浦东机场候机厅 法兰克福机场候机厅
7月13日晚,研学团抵达首站柏林,正式开启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


柏林暑期学校课堂
研学团体验了来自多所大学不同专业专家带来的场景教学,涵盖“德国创业生态与初创企业融资”“资本市场解析”“欧洲智慧出行趋势”等前沿领域,主题丰富,有效启发了学生思维。
在柏林工业大学夏洛滕堡校区,同学们了解其历史沿革,初探德国教育理念;在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的洪堡大学,大家对“教研合一”的治学理念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在实地考察中增强了对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立体认知。

参观柏林工业大学 参观洪堡大学
在宝马摩托车工厂,同学们近距离观摩了完整的摩托车生产流程。工厂运用绿色能源实现低碳生产,展现了宝马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参观宝马摩托车工厂
结营仪式上,两位营员代表分享了对柏林之行的感悟。2023级电气工程专业苏传红谈到:“洪堡大学强调‘研究教学合一’,注重学术自由,校园内充满人文气息,古老的建筑与现代化的设施相得益彰。我感受到学术研究的纯粹与深邃,对大学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2022级自动化专业的张庭瑞则对宝马摩托车工厂印象深刻:“我们全程见证了宝马摩托车的完整生产过程,德国工业4.0的理念渗透在每一道工序中。企业对尖端技术、精湛工艺与卓越品质的极致追求,深刻诠释了德国制造的核心内涵。

2023级苏传红同学分享 2022级张庭瑞同学分享

柏林暑期学校结营仪式
在课堂学习之余,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探访了勃兰登堡门、柏林大教堂、东边画廊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以脚步丈量这座历史名城,用心感悟文化脉搏。
第二站:慕尼黑暑期学校
7月19日晚,研学团抵达慕尼黑。次日,研学团以浪漫主义建筑的典范——新天鹅堡作为首站,正式开启了慕尼黑之行。在城堡脚下,同学们聆听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生平与理想,感受历史与工程的奇妙交融。

新天鹅堡
在2022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中德双学位项目)硕士生赵梓名的协调与协助下,研学团深度参访了慕尼黑工业大学主校区。Gerhard Rigoll教授分享了同济大学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在人机交互领域合作项目上的科研突破,并介绍了两校间的双学位合作项目;Philipp Wolters博士则分享了自动驾驶感知与建图案例。在交流环节,2022级自动化专业虞仕杰同学针对自动化专业发展前景与Rigoll教授进行了探讨。

Gerhard Rigoll教授分享 Philipp Wolters博士分享

参观慕尼黑工业大学主校区
在西门子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颜学涛先生介绍了西门子的企业文化、核心业务与前沿技术,并重点展示了最新研发的智能防火报警系统。现场演示深化了学生对智能基础设施的实践认知。

参观西门子实验室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Alois Knoll教授领衔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实时系统研究所,研学团深入考察了该所的前沿研究成果。研究所成员姚相同博士、Nenad Petrovic博士后及刘明宇博士展示了实验室代表性设备,介绍了“面向汽车软件与系统开发的AI智能体”,并分享了“路端数字孪生”相关项目。

姚相同博士分享 实验室设备

Nenad Petrovic博士后分享 刘明宇博士分享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Garching校区,同学们亲身体验了校区标志性滑梯,在趣味互动中感受德国高校“寓研于乐”的创新理念与活力校园文化。

参观慕尼黑工业大学Garching校区
研学总结:成果与展望
8月4日下午,赴德研学项目成果汇报会在智信馆305室举行。电气工程系本科教学主任韦莉、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带队老师及各小组成员参会。研学团成员代表分别围绕研学见闻、所学所感进行了汇报。


张文豪老师在总结中肯定了同学们的出色表现:“许多小组展现出优秀的凝聚力与组织能力,欣喜看到大家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收获了真挚友谊。”韦莉老师则结合自身留德经历表示:“正如同学们亲身体验的文化差异,在全球化与AI变革时代,直面不同思维逻辑与生活方式,更有助于锻造‘求同存异’的协作本能。此次研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术收获,更在于培养大家应对未来挑战的适应力。”
本次研学活动深度串联“学术-产业-文化”三维资源,系统性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认知水平与跨文化工程素养。这段“跨越山海”的研学经历,既是同学们成长画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为他们持续提升全球视野、锻造面向未来的国际胜任力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