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下午,学院在智信馆305室召开责任教授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由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刘成菊主持,责任教授及教务员代表参会。
会上,各位责任教授就责任教授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如何建设教学团队、如何提升课程和教学质量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童美松教授建议,责任教授的考核指标更加多样化,可纳入教改论文、英文教材编写、国际化人才培养等相关内容,推动考核指标与学科评估体系接轨。万国春副教授指出,希望院系层面强化校内外专家的指导,为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成果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持。张文豪副教授指出,可依托学校自有平台加强智慧课程建设,并向社会开放共享资源。陈耀副教授提出,需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激励力度,在年度考核、绩效核算、职称评定等环节完善激励机制,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许春权副教授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企业联动,让知识学习无缝衔接实际应用,形成完整实践闭环。徐志宇老师建议,可聚焦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向深化课程建设,以新获批的工程智能实践教学中心为平台载体,培育更多优质教学成果。

刘成菊副院长作总结强调,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置于核心与首要位置,此项工作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学院将为此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围绕未来教学工作的重点方向,会议明确了以下关键举措:一是对外拓展交流,坚持教研并重:鼓励责任教授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同行及优秀高校的调研对接,学习先进经验。坚持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并积极推动示范课程申报。二是对内强化团队,聚焦青年培养:要求责任教授着力构建梯度合理的教学团队,逐步优化团队年龄结构,提升青年教师比例。同时,学院教学督导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听课指导与质量监控,持续提升其课程教学能力与水平。三是着力平台建设,促进广泛参与:学院计划未来重点推进面向全院学生的大平台课程建设。在此类重大课程项目中,将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参与其中,为其提供成长与展示的平台。
未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推进课程(群)责任教授岗位聘任工作。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相关政策为指引,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遵循“保障与发展并重、聘任与考核相结合”原则,落实“分类管理、分类建设、分类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育人、服务国家教育事业;推动人才培养快速发展,力争在未来建成一批国家级金课、产出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图文/刁雪扬 熊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