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学科前沿——同济大学学科发展系列报告会第六场举行。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出席并讲话,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和研究生院院长周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师王琛、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师冯锦璋、我院院长陈虹、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李岩等专家学者出席报告会。
陈虹在题为《智启科技 信迪未来》的报告中,回顾同济大学信息学科的百年发展历程,阐释信息学科的内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分析学院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发展机遇,提出一系列前沿方向与赋能举措。她谈到,同济大学信息学科始于1912年,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在高性能CPU、核心芯片技术、智能温室控制等多项技术中取得成果,为国家科技进步提供强大支撑;培养一批杰出校友,为各行各业输送中坚力量;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智能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个交叉学科博士点;聚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领域,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学科竞争力显著提升,驱动全校多学科交叉融合,赋能学科发展新内涵。
面对新时代,学院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紧跟国际科技前沿,在自主智能与具身装备、精密感知与端计算芯片、6G通信、新能源互动等领域凝练一系列前沿方向,通过构建智能人才生态体系、深度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数智化赋能协同育人、多层次赋能课程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信息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学科高地,推动形成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共融共生、交叉赋能的学科发展新生态。
在院长与嘉宾对话环节中,各位专家对学科发展报告作了点评,给予肯定,并深入探讨当前信息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周杰教授基于清华实践,指出交叉创新瓶颈,呼吁同济破局;强调师资培育与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并重,促进校企合作与科研提升,共谋教育科研新篇章。梁建英主任力推融合创新,主张教产研一体化发展,强调产业反哺作用;倡导企业需求导向的工程师培养,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共筑创新桥梁。冯锦璋总师结合航空航天领域的经验,直面航发所面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呼吁跨学科融合创新,打破常规,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引领中国航发技术迈向新高度。王琛总师分享商飞与高校的合作经验,强调技术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力、前瞻性与持续学习力;同时,重视数据资源,共推智能化发展,赋能未来科技。
最后,郑庆华校长对同济大学学科发展报告进行全面点评,强调学科交叉、师资队伍建设及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性。他指出,学科交叉是提升科研效率的关键,需融合校内外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需加强中青年人才培养。同时,他提倡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明确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并强调从重大工程应用中凝练科学问题,形成合力解决难题。最后,他鼓励学院找方向、补短板、抓落实,共同推动学科发展,发出同济声音。(文/ 吕佳薇 刘静娴 图/吕佳薇 吴晨宇)